2022年,我们的主要任务

期次:第359期       查看:71

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等政策机遇,共渡办学经费收紧的难关,继续发挥我校师范教育、红色育人传统和优势,紧紧围绕“九个着力提升”,在学校特色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一、聚焦“申硕申大”目标,着力提升办学层次

一是以学位点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进一步充实领导小组,根据需要组建工作专班,强短板、补弱项,加强过程管理,逐项抓好落实,确保年底达标。二是对标对表建设标准,整合全校力量抓建设。开展调查研究,分解落实重点规划任务,出台更多打破制约学校学科和学位点发展瓶颈的政策措施。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强化责任担当。坚持把推进“申硕申大”目标建设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措施得力、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并完成工作任务的要进行奖励 ;对措施不力、实施乏力、进展缓慢、成效不明且未完成工作任务的要约谈问责。四是接续奋斗“申大”目标,抢抓机遇取得突破。把“申大”与“申硕”工作统筹协调推进,在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中领先一步,在服务社会和地方发展中主动一步,在落实国家、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重大改革发展政策措施中先行一步,积极争取外部支持,主动抢抓机遇,全力用好机遇,赢得更多先发优势,取得“申硕申大”实质性突破。

二、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师资队伍整体实力

一是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贯彻推动落实教育部有关要求,常态化开展师德教育,筑牢教师思想之基。强化师德考评,对违反师德师风问题坚决做到“零容忍”。二是持续加大人才引培力度。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建立人才队伍强校战略建设规划和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引进政策,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研究制定激励现有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和工作机制、关怀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三是继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细化绩效分配制度,充分体现“多劳多酬,优劳优酬”,同时兼顾公平。四是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完善职称评审、各类评比表彰等系列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提高职称申报门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坚决推进“破五唯”。

三、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彰显育人特色

一是坚持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相结合,打通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平台优势,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将红色文化“润物细无声”融入育人全过程。二是坚持红色文化育人特色。毫不动摇继将“红色育人十个一”特色实践活动贯穿到立德树人的全过程,用红色文化、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培育熏陶学生,激励学生成为理想信念坚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红色传人。三是持续完善学生服务体系。继续做好教育精准扶贫资助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公寓育人阵地建设,创新国防教育形式,配齐建强学生工作队伍。四是全面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就业市场衔接,健全精准就业信息服务机制,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创业与技能培训。加强校企交流合作,开展分层分类指导,提升就业培训质量,增强毕业生法律安全意识。

四、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制订“一流专业”建设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推动“金专”(省级一流专业)和“金课”(省级一流课程)建设。通过开展专业测评和动态调整促进专业特色高质量发展,做好师范类专业认证和新设专业建设评估以及新增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工作。二是推动师范专业协同提质发展。积极通过教育部重点高校对我校的结对帮扶,推进强师计划。持续发挥GUS协同育人效应,全面推进师范教育人才培养和地方基础教育深度接轨。三是深化课程改革创新。建立和健全学校教学研究培育体系,继续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审议工作,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全力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和长效机制。四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管理模式革新。制定“三习”指导性意见,修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规范实践周教学管理,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组织好各类职训赛事,制定“3+1”测评实施管理办法。五是加强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环境改造,组织和督导完善教务管理系统验收、整改。进一步规范教材管理,适时设立教材管理的专门机构。六是建立“双创”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教师库,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需求对接平台,有针对性地培育大创项目。七是加大教学质量监控力度。开展课程考核、毕业设计(论文)等专项评估和全员教学质量评估,强化教学质量评估实效,创新教学督导工作机制。八是夯实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继续深化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提高学校在更高办学层次的竞争力。

五、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攀登工程”,着力提升科学研究能力

一是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推进科研评价改革,弱化“五唯”评价倾向,优化科研绩效奖励办法。二是侧重项目全过程管理,提升成果转化能力,加强科研项目执行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加强成果凝练整合。三是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凝练特色研究方向,把科研平台建设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打破学院间的科研壁垒。四是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积极主办或承办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适时举办红色文化论坛,打造“长征研究”“土司研究”等特色栏目。五是打造“传承红色基因,聚焦绿色发展”的科研特色品牌,深入开展长征精神和红色文化理论研究、地方优秀文化研究,深度参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围绕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等领域,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六是聚焦行业产业发展,增强服务地方能力,积极培育服务地方创新团队,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以作为求地位,继续助力乡村振兴。

六、持续推进校内治理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一是不断加强治理体系建设。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制度建设,督促教学、学工、科研等部门依法依规开展工作,用制度管人管事。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建立健全审计内控体系。二是全面提升依法治校能力。启动学校章程修订工作,提高章程科学性和民主性。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持续开展好“学宪法 讲宪法”系列活动,加强师生法治宣传教育。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智慧校园顶层设计,加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建设,大力推行OA系统,建立健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服务体系,持续加大特藏文献建设。加强信息收集整理,优化各业务信息系统的综合服务能力。四是增强财务资产服务保障。大力推进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监督职能,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资产管理系统升级改造,深化审计监督职能。

七、深化拓展交流合作,着力提升开放办学水平

一是统筹推进产教融合育人机制。认真总结与科大讯飞、威爱教育合作的经验,积极、稳步推进校地、校企、校校、校体合作培养试点工作,探索和实施“产学一体”“项目化教学”“订单式培养”校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和合作共赢的合作育人机制。二是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基地建设。强化学校体育育人功能,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将学校建设成贵州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体教融合”示范基地,助推贵州省乒乓球队发展迈上新台阶。三是继续拓展国内外合作交流。进一步争取与北师大在教师培养培训、教师学历提升、高水平人才帮扶等方面开展专项合作。扎实做好北师大珠海校区交流生以及遵义职院、遵义医专的联合培养“专升本”学生工作。加强学校与国(境)外高校交流合作,推进开放办学能力提升工程。

八、推进“四大”校园建设,着力保障师生获得感

一是当前学校在面临市政府债务负担带来的财政收支巨大矛盾的情况下,集中财力保民生、保基本运转、保重点,积极应对困难。对外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对内整合资源,把钱用在刀刃上,发挥集约效应,做好科学预算,加强预算执行,强化绩效考评,完善内控制度。二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过紧日子”的工作要求和坚持厉行节约相关规定,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以巩固绿色学校创建成果为契机,珍惜粮食,节约用水用电用气、减少办公耗材,降低运行成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三是竭尽全力办好附属实验学校,让教职工子女就近接受更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四是常抓不懈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师生安全法治宣传教育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紧盯关键点关节点,严防死守,全面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九、着力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夯实政治保障基础

一是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着力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二十大,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全面提升广大干部和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双一流”建设、“申硕申大”重大事项,狠抓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改进工作作风,着力在提高质量、狠抓落实上下功夫。三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广大干部和教职工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围绕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等工作目标,自觉对标对表,以强烈的教书育人事业心、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感,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为实现既定目标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育人环境。